x

中化农业总裁覃衡德:中国农业,下一站辉煌

农世界网    中化集团 2019-05-24 来源:农世界网

中化农业总裁 覃衡德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一点自己的心得。我相信同学们最近都很关注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比较热门的话题——华为事件。华为的5G技术全球领先,但由于美国政府的所谓监管以及动用国内法律约束华为的技术拓展,带来了不少影响,也激发了国人思考。

我自己也有两个思考:

一是中国的基础教育。任正非先生昨天接受采访,记者问到他是不是担心华为的未来,他说他不担心华为,而担心中国教育,特别提到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我听到任先生这句话后觉得非常震撼,并且深以为然。

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要在全球竞争,基础是人才,但这种人才是指真正能够尊重科学、尊重未来而且能够把聪明才智真正变成科学技术产出的人才。因此,基础教育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企业的发展。国家要发展壮大,需要有强大的企业做支撑;企业的发展也与民族、区域甚至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天,我从这个话题入手,跟同学们介绍一下中化农业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以及企业经营的创新举措。通过今天的分享,我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年轻人跟我们一起,投身到为中国农业奋斗的事业中来。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农业,下一站辉煌》。

  中国农业现状与趋势

从2000多年前秦朝统一到汉朝的“文景之治”,一直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强盛阶段。“文景之治”的出现是以农业繁荣为基础的,汉文帝、汉景帝也都是亲自下地农耕,鼓励老百姓、官员关注农业,在农业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到了今天,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再度将农业、农村提到一个非常的高度,农业的发展经久不衰、一脉相承。农业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里始终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均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在农业领域却相对落后。目前,农村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农村许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还远远落后于城镇。

中国的工业化,尤其信息化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农业领域则与世界上其他领先国家存在几十年的差距。在中国,我们用7%的耕地,养活了21%的人口,这看似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也可以证明,我国农业的劳动效率是非常低的;反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在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98个美国人以外,还可以养活34个外国人。可见,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发达的农业体而言,我们在农业科技、机械化水平、从业人口素质、人均效率成本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近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其中农业是备受关注的重点。农民在中美贸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美贸易战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看清楚了中美在农业上的差距之大以及美国在农业领域的底线。

中国历史发展到今天,国家也真正认识到我们在农业、农村、农民这个领域所存在的欠账和短板。党的十九大,习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真正把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上升到国家的整体战略。

中化农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内部概括为“一纲五化”。一纲就是乡村振兴,五化是指: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服务的社会化,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服务农业生产;农产品或上游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供给真正形成市场化;农业生产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最后是中化农业要为中国农业科技服务,就像我们今天谈到华为的芯片,农业也一样,需要用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革命和提升。

随着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以来,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其中对农业影响比较深远的就是“三权分置”,即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分离。如果说1978年安徽小岗村开启了中国农业包产到户的局面,带来了一场颠覆式的革命,“三权分置”是另一场同样具有颠覆意义的革命,它将为中国农业带来长期的、根本性的变化。

将来,中国农村土地的集约化更多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来组织农民,让农民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带动农民的致富,同时也促进农业进步。经过多年农业工作实践,我们认为“三权分置”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对中国农业未来带来长期趋势性影响的是消费端升级。今天的中国,老百姓生活逐渐富裕,中产阶级人口达到2到3亿,中国人逐渐从过去吃饱到吃好,再到现在要吃得健康,消费升级反过来倒逼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现在,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消费升级会成为倒逼中国农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另外不能不谈的就是技术的进步对中国农业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第一个是生物技术。无论是在育种、肥料,还是农药等其他领域,生物技术将会颠覆性地改变我们对于过去传统科技的认知。第二个是生物技术发展的根本来自于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让生物技术高通量的研发成为可能,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快速进行机器学习,识别研发产品。信息的进步推动了生物技术,从而也将颠覆更多传统行业。这是我认为技术进步对整个农业领域带来的具有深刻革命性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农业企业以及农业发展新模式正在不断兴起,中国农业企业怎么参与这样的竞争、中国农业科技要怎么去应对,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命题。我们必须在科技前沿上不落后,对于中化农业来说,这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使命。

我认为中国农业到今天站在了一个新的风口,中国农民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职业。中国要真正实现小康,要真正实现两个“十五年”的发展目标,必须补齐农业短板,致富农民群体。过去的30年是工业化的过程;而未来的30年,中国最热门的职业中必定包括农业,因为这个行业正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

MAP开放平台

  中化农业的思考与实践

我想分享的第二部分是基于中国农业问题的思考,中化农业怎么去创新。中化农业要转型成为一个全新的创新型农业公司。我们的下属企业包括中化化肥、中国种子和中化现代农业,其中中化现代农业服务公司是中化农业进行新商业模式转型的核心主体。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还是服务模式创新,中化农业都会承担极大的央企责任,我们有很多空间和能力去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做更多的事情。中化农业给自己的定位是希望能成为一家开创中国现代农业的领先企业,而不是简单的去做种子、化肥、农药的公司。我们希望用科技推动中国农业的现状,成为一个提供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的公司;同时顺应并推动消费升级,为城市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

中化农业最终的使命是科技创造美好农业,“美好”这两个字包含了我们许多的理想,要实现这些美好愿景,必须要依靠科技和人才。

基于这个理想,中化农业重新梳理了商业模式,把科学技术和人才整合起来,真正去为农民、为农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总结而言,就是国民消费升级的驱动力倒逼整个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消费升级的驱动力反过来也会传导到上游的种植端。

农民会越来越职业化,新型农民的崛起正成为一个长期的历史趋势,他们更加能够接受新的科技、新的理念、新的生产方式,这就让我们从下游的消费端向上游的农业生产端传递市场需求成为可能。

中化农业能够把下游需求端的所有信息组织起来传递给这些新型的农民群体,且这些新型的农民群体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组合起来。例如订单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正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对接所有的销售、消费下游的订单,从而真正把产业链的闭环打通。

实际上,现在的消费需求和规模种植者、新型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桥梁,我们怎么能够把市场信息合理地传输给新型农民群体,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技术和产品服务,让他们能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去生产下游消费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呢?

MAP 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对中化农业来讲,我们有能力搭建一个这样的平台,把下游的需求和上游的职业农民的种植端打通。所以我们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要把中化农业整体转型成一个平台运营商,真正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所有的技术产品,能够对接上游和下游的信息和供应链。因此中化农业制定了一个新的战略——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线下,中化农业建设的“MAP示范农场”和“MAP技术服务中心”整合了所有的技术和产品,打通销售渠道,进行7+3服务项目,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线上,中化农业搭建MAP智慧农业平台,发展现代农业服务O2O商业模式,让所有服务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农民可以通过智慧农业相关系统在手机上实现对自己农场的大部分管理活动;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积累大数据。

中化农业MAP模式推行至今,得到了越来越多国人,特别是行业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就在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和中化集团联合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促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央视、《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在各个环节都对MAP模式进行了跟踪的报道和广泛调研。通过两年的奋斗,我们的团队终于得到了认可,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在未来的3到5年,我们希望在全国建设700座以上的MAP技术服务中心以及2000座以上的示范农场,能够服务5000万亩以上的土地,直接服务农民超过300万户,帮助他们实现直接的经济收益超过500亿元。

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有新的科技力量加入,需要不断有年轻血液能够加入,我们也特别希望在这个征程中间,能够得到更多中国农业大学生的关注。我们经常讲,一个企业可以制定非常美好的战略,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战略只有把它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的时候,它才有生命力,才可持续。我也希望更多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们能够加入我们,一起共同努力,解民生之多艰!谢谢大家!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农世界网,经农世界网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申请,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转载文章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参与讨论

所有评论

热门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