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津“新农人”团队:乡村振兴,青年大有可为

农世界网    新华网 2020-05-03 来源:农世界网

艾津“新农人”,一个年轻的团队,在努力开创着属于他们的天地。王光,技术指导专家,农户高度认可的“技术总监”;葛俊杰,照顾草莓太细心,被同事戏称与草莓恋爱的葛大爷;鲁平,一天煮十几锅米饭,只为确定最合适的加水比例;郑大伟、易晴辉、郭霞……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团队选择田头创业,把农村当做充满希望的田野,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他们脚踏黄土、情系“三农”,谱写了一曲农业青年赞歌。

记者:作为硕士研究生,您为何会选择农业创业?

王光:我来自皖西北贫困乡村,父母千辛万苦把我培养成村里唯一的研究生,期望我能跳出“农”门。毕业后,我如他们所愿就职于太仓农业局的科研部门。爱折腾的我,从上班第一天起,就纠结于是守着稳定还是遵从内心选择打拼?最终还是一则热搜新闻引发了我的思考,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个新闻的大体意思是:继电饭煲和马桶盖后,日本大米正成为中国游客下一个抢购目标,而且每公斤就要300元。我是学农的,当时就感觉这是什么情况?日本大米凭什么卖这么贵?难道我们就种不出好米?在校友微信群中我得知南京艾津公司有几名大学生,正在技术攻关“超日标”优质大米,这点燃了我投身农业的激情,下决心丢掉“铁饭碗”。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所在团队,是什么力量把你们一批青年聚集在这里?

王光:我们的团队全称为艾津新农人团队,团队主要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优质稻米产业链打造。这些年来,在我们的引领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高知青年不断加入,团队成员从开始时的10人发展为现在的44人,平均年龄33岁,团队中的18名硕士研究生被称为“田野上的十八罗汉”。

去年团队中7人入选团省委“新农菁英”人才库。我们团队正打造出一个年纪轻、学历高、专业全、技术强的高知新农人团队,我们也笑称自己是“绿领”。

团队成员大多数学习的是农业相关专业,都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因此都向往农业的广阔天地。同时团队成员大多数来自农村,对农村土地有感情有情怀,选择田间地头,既让学到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又能扎根农村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共同的农业情怀和理想让我们凝聚在一起。

记者:田间地头枯燥乏味,您和团队是如何沉下心工作的?

王光:当初选择田间地头,我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是做农业的辛苦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一个人负责几千亩的农田,凌晨5点就要起床下田,比当地农民起得都早,每天要换三四件长袖衫,还要脱下来拧几次汗,吃喝拉撒睡就根本没法讲究了,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我很喜欢网红教授郑强的一句话:因为热爱所以付出。我和小伙伴们热爱每一块田地,时常哼着自己创作的《查田歌》,以苦为乐,苦中带甜,立志在“为农民立功劳”中成就自己。

记者:您在团队里主要发挥了什么作用,您的团队成员又负责哪些工作,为现代农业做了哪些贡献?

王光:在团队里我主要做技术研发、集成和应用,我所学的专业是植物保护,我就以植保为切入点进入农业,在这过程中,我又掌握了栽培、种子、土肥和植物营养等农业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同时我作为技术带头人,培养了很多农业科技人才。 我们还成立了艾津农技集成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发挥桥梁作用把大学里的科研成果对接给缺技术的农民,把农业技术推广给农户,带领他们致富。

作为青年集体,我们分工明确。主要分为技术研发与集成、农业社会化服务、大米市场营销。团队为农业提供一线技术服务,采用精准植保、科学用药,实现农药减量35%以上,产量增加10%以上,为农民节本增收每亩可达200元,多年来共为一千多个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创收近1亿元的效益,成为名副其实、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人;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013-2019年累计服务水稻小麦面积60万亩,每年服务种植大户1000多户,覆盖了江苏省内10个县(区)、共计32个街道(乡镇)。

记者:您所在团队曾经创作了一首《查田歌》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当时为何会创作这首歌?

王光:这首歌是我编词,初衷是为了表达工作中的苦与乐,又抒发了对农业的热爱之情。我们的选择体现了当代80、90后不一样的风貌,我们的成果证明了农业农村大有可为。新农人的存在,给予了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一个正能量很强的有力回答。

记者:您如何定义“新农人”?

王光:“新农人”在于“新”字。第一个“新”体现在作为青年农人在新时代下应该肩负责任;第二个“新”体现在学历知识和认识要新,广泛应用互联网新的技术;第三个“新”体现在现代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要适应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和思路。所以我们选择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也就是“新农人”。

记者:此次获得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您心里有什么话想说,对青年有哪些寄语?

王光:此次团队获得五四青年奖章集体非常荣幸,这枚沉甸甸的奖章是对我们团队的认可。团队历经8年多的打造才做出一些成就。这枚奖章还对我们后边继续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民种植户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它给予我们精神力量,高于物质。

我们的团队以农业为主,所以我想对选择农学专业的青年人说:中国加快实现小康和乡村振兴,还是需要更多的青年力量投入。 建议选择农业的青年大学生毕业后返回到农村,投入到专业擅长领域。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年轻人要沉下心来慢慢来做,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交汇点记者 张宣

更多信息请关注农世界网#新农人/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专栏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农世界网,经农世界网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申请,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转载文章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