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农大规划所CAUAP:疫情对蔬菜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农世界网    CAUAP 2020-02-06 来源:农世界网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国蔬菜生产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增长,上市基本均衡,供应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由30年前的不足1亿亩,到2019年发展超过3亿亩,产量由2亿吨提高到7亿吨,人均占有量由17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左右,常年生产的蔬菜达到14个大类150余个品种,不可谓不丰富,基本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当前,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仍处于爆发上升期,全国上下从城市到乡村,一起打响“防范病毒”的保卫战。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出现对于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有些销售市场的蔬菜价格明显上涨,很多消费者说“菜篮子”变沉了。

但是,很多产区的蔬菜收购价格却没有跟着涨价,反而跌了不少。甚至,有些产区的蔬菜没法采收、运不出去。

同时,蔬菜批发商也发愁,市场的货根本走不动。部分地区“封城、封路”,直接影响用于春播的种、肥等农资的运输,长期来看,会间接影响蔬菜产业2020年下半年的生产。

由于疫情扩散,餐饮服务停业,学校、企事业单位延迟开工,消费需求明显减少,部分酒店、饭馆甚至开始售卖鲜活蔬菜,蔬菜需求减少,也直接导致了很多批发市场的“冷清”。

其次,现在正是冬春季蔬菜上市时期,由于包括湖北、安徽、河南等省份的很多蔬菜主产地,对交通出行进行限制,导致蔬菜流通效率降低,部分冷库及运输装备企业关闭,致使蔬菜地头收购价格先涨后跌。

2020年春节假期行情,叠加了新型肺炎疫情的因素,造成我国出现严重的冬春季蔬菜区域性供需失衡的问题,直接影响当地市民的正常生活,导致大量菜农收入减少。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蔬菜产业的影响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武汉新型肺炎疫情发展已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2月8日到1月23日,为疫情初发阶段,主要受年底春节假期效应影响,对蔬菜生产没太大影响,蔬菜市场销售价格小幅上升;

第二阶段从武汉市宣布封城时开始,湖北、北京、上海、安徽、广东、天津、重庆等多省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目前进入疫情爆发期,对蔬菜产业影响开始逐步显现。

现阶段,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地区为湖北省,湖北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春季蔬菜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魔芋、莲藕、莼菜等水生蔬菜的全国重要农产品优势产区。

目前,湖北全省蔬菜在田生产面积约550万亩,总产量约1000万吨。武汉、咸宁、孝感、黄冈、黄石等5地市,在园蔬菜面积共计72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大白菜、包菜、萝卜、红菜薹、蒜苗、莴笋、西兰花、芹菜、莲藕等,预计产量达到150万吨左右。

此次疫情期间,湖北蔬菜产业对外销售受到较大影响,具体体现在:水生蔬菜和高山蔬菜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具有保障全国蔬菜供应和出口创汇的作用,因前者已到收获销售晚期,影响较小;后者二季菜一般4月份播种,疫情持续时间延长,会影响高山蔬菜的播种,直接影响菜农收入。

当下,湖北的越冬菜,包括大白菜、甘蓝、花菜、芥菜、萝卜、红菜薹等十字花科叶菜,洋葱、大蒜、韭菜等葱蒜类,秋冬莴苣、西芹、豌豆及春土豆等耐寒菜都是重要的外调蔬菜,直接供应长三角,参与供应全国冬春蔬菜市场。

疫情对湖北省内蔬菜产业影响主要是:以武汉、宜昌、襄阳、十堰等市的城郊农业为代表,城市周边主要种植设施蔬菜,冬覆膜种植莴苣、芹菜、越冬萝卜等,1~4月上市,直接影响市场供应; 拱棚生产实现春提前,可种植茄果类、菜用瓜、喜温性叶菜,在4~7月上市,由于疫情影响上述品种的播种。未来,武汉的蔬菜供应结构为35%本地,65%外地。

随着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调运过来的茄果类、瓜类等蔬菜减少,将造成蔬菜供应的品种相对减少,但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蔬菜可以持续供应,蔬菜供应的数量仍然充足,市场供应不会受到影响。

其次,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包括湖南、安徽和河南等周边省市,作为全国辣椒、黄花菜、山药、芦笋等特色蔬菜的重要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喜凉蔬菜栽培生产基地,一般采用冷棚种植,包括大白菜、萝卜类、西蓝花、洋葱、生菜、结球甘蓝、芹菜、芦笋、韭菜等,集中在春节前后上市,可一直持续到4月份,主要供应珠三角、港澳地区冬春蔬菜淡季市场。

蔬菜作为典型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路途损耗大,成本高,产业发展体现了“优先就近供应,其次批量外销”的规律,因此,此次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出现城市蔬菜日常供应严重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1)蔬菜供应呈现整体充足,局部市场短缺的特点。

受春节影响,每年临近年底各种蔬菜价格均会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特别是叶菜类,春节后价格开始回落。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区域市场上蔬菜供不应求,叠加春节假期因素,部分城市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比如北京,新发地蔬菜监测数据显示,正月初二,市场蔬菜的上市量虽然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但是,由于大批零售商、超市的市场集中采购,菜价出现快速上涨。经过数日调运蔬菜进京,蔬菜的上市量日环比快速增加,菜价连续上涨的势头才得到遏制。

由于疫情的爆发,直接影响湖北全省的蔬菜生产供应,近期山东、河南、四川多省份采用无偿捐赠的形式调运各类大宗蔬菜,保障疫区人民日常生活所需。

按照武汉市目前在城人口900万计算,刨除现有城市供应,经估算研判,未来10至15日内,潍坊寿光市每天可调集各类蔬菜600吨发往武汉,能极大地缓解由疫情引起的局部蔬菜市场供应不足问题。

同时,农业农村部召开蔬菜生产保供给会商调度会,督促7个南菜北运大省和3个设施蔬菜重点省,扩大冬春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蔬菜供给量,为当前防控疫情保障“菜篮子”供应。

(2)蔬菜运输成本增加,城乡流通渠道不畅。

受疫情影响,全国多个省市启动一级响应,按照交通运输部“一断三不断”的要求,监督排查辖区内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县乡公路等公路网尤其是县乡村道路运行情况,确保通往大型农贸市场、蔬菜交易市场、蔬菜基地、蔬菜重点产区(村)等关键场所的公路畅通。

由于检验检疫的需求,间接造成运输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增加。多地的“封城封路”措施给蔬菜运输尤其是跨省跨地区的运输造成很大困难。一方面,封路无法组织工人采摘蔬菜,另一方面,各种蔬菜运输车调度困难。

为防止疫情向乡村蔓延,各地对农村疫情防控尤为重视,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严防死守。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封路手段,有的挖沟,有的堆土,有的堵上大石头。

这样的封路简单、直接、霸道,对防止疫情蔓延在短时间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却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所需车辆的通行带来麻烦,给蔬菜生产和运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后续“菜篮子”的有序供应。

大量的城郊乡村为城市提供日常所需的蔬菜,有些大棚和蔬菜冷库位于村庄内部,盲目封路导致收菜的车辆进不来,棚内本已成熟的蔬菜拉不出去,冷库的蔬菜也运不出来。

村庄对外联系受阻,传统意义的城郊乡村供应城市日常需求的功能被极度弱化,进一步加剧城市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

(3)露地蔬菜种植生产受到影响,设施蔬菜影响较小。

当前,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份,是长江流域冬春季蔬菜主要产地。该区域冬春季节气候温和,1月份平均气温≥4℃,可进行喜凉蔬菜露地栽培,是我国最大的冬春喜凉蔬菜生产基地。

以露地生产和小拱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结球甘蓝、花椰菜、莴笋、芹菜、芥菜、大白菜、萝卜、普通白菜、芥蓝、蒜苗等喜凉蔬菜,集中在11月—翌年4月上市,正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持续时段。

菜农受种、肥、药等农资短缺和出行等限制,对节后应进入春季茬口蔬菜的种植,产生巨大影响。

正常年份,该区域蔬菜不仅供应北京市场,还要供应全国多地。这部分蔬菜调运不出来,河北冬储大白菜、暖棚圆白菜、云南菜花将会出现大量短缺; 来自四川、重庆的白萝卜将会变得紧俏。

山东、辽宁等采用设施生产的区域,受此次疫情影响有限,可实现跨省调运,补充其他地区蔬菜供应不足。

  近期针对蔬菜产业的对策建议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蔬菜产业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和有序生产,春节期间,批发市场供应的蔬菜足够满足市民的正常需求。

2019年秋冬季以来,全国六大蔬菜生产区按照稳产保供的要求,积极发展南方露地蔬菜和北方设施蔬菜。据统计,2019-2020年,全国冬春蔬菜种植面积8400多万亩,产量达到1.7亿吨,同期增长2%左右。

受新冠疫情爆发扩散的影响,市民开始大量囤货,需求暴增,打破了市场供需平衡。目前,蔬菜产业应该从保供应入手,通过农业农村部统筹协调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7个南菜北运大省,以及河北、辽宁、山东等3个设施蔬菜重点省的冬春蔬菜,保障受疫情影响较大区域的“菜篮子”供应。

当下,需强化社会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品种结构、上市期,统筹批发市场、涉农企业、种植基地、菜农,及时准确提供产地信息,沟通蔬菜产销信息,协调供需关系,保障均衡供应,想方设法,稳住菜篮子。

(1)发布信息,稳定情绪,避免过分囤货。

疫情较严重区域重点城市可采用每天一报,包括市民经常消费的蔬菜的品种、大中商超名称和数量等等,市县、乡村对于重点蔬菜批发零售市场的品种和数量,采用三天一报,让大家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避免过分囤货的恐慌情绪蔓延,减少不必要的购买而造成储藏环境不合适的损耗浪费。

(2)区域统筹,跨区调运,保障大中型商超及零售市场的货源充足。

正常情况下,大中型商超蔬菜采购主要来自供应商和蔬菜基地,少量来自于批发市场,当前情况下,应鼓励商超足量备货,和批发市场提前沟通,提高采购蔬菜的比例。

保障区域内主干道路蔬菜运输渠道的畅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检验检疫水平,防治疫情通过接触传播,强化对大中型商超及零售市场内蔬菜的供应,做到货架不空,肉菜管够。

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的发生规律,在控制住疫情传播渠道后,会很快的进入疫情传播的晚期。对于全国民众来说,当下处于特殊时期,对于整个蔬菜产业,也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不少菜农、蔬菜批发商、配送商都已经感受到了凉意。

根据蔬菜产业发展规律,针对疫情发生区域,为恢复蔬菜生产、减少菜农的损失,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2019年入冬以来,气温偏暖,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雪充足,有利于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露地蔬菜的生长。

预计2月初,北方地区将有一次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4—6℃,局地超过8℃。接下来,需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急预案,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确保主要蔬菜产品不脱销、不断档,全力保障蔬菜生产。

第二,结合冬春蔬菜生产特点,统筹安排好蔬菜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节后复产,需进一步丰富长江流域蔬菜种植品种类型,根据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及周边市场需求,选择相对集中连片、有棚栽设施的基地抢播快生菜,如小白菜(大白菜秧)、广东菜心、竹叶菜、苋菜等品种,保障蔬菜均衡供应。

蔬菜土肥等植保技术服务需求增加,需加强对菜农因时因地田间管理的指导,落实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

第三,当前,湖北及周边地区正处于冬春过渡期,温度回升,昼夜温差变化大。蔬菜田间生产需做好瓜类蔬菜苗期管理,对于设施栽培茄果类蔬菜和西甜瓜,要尽快定植,定植水和缓苗水要浇透,最好采用膜下滴灌,注意通风排湿;

对菜豆、毛豆等豆类蔬菜采用温床或工厂化育苗,要加强苗床管理,增加棚室外层覆盖、棚内加设小弓棚、地面全膜覆盖、加强热风供给,保温防寒,为夏季蔬菜定植做好准备; 

对在园蔬菜如设施延后栽培的茄果类蔬菜,进行早春管理,防寒防冻,做好温室设施保温工作,注意棚膜的透光性,做好设施的通风透气,做好茄果类蔬菜保花保果和病虫害防治等。

第四,疫情发生期间,在满足防疫需求的情况下,加强蔬菜生产基地间的互助合作,对成熟蔬菜及时采收,及时上市,增加供应。在蔬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更需要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绝不能出现因市场急需而忽视质量管理的情况,提高设施蔬菜种植比例,通过设施生产和栽培技术管理,促进在田蔬菜早发快长。

第五,受疫情影响,部分种植户生产的茄果类蔬菜存在来不及采收或来不及销售的情况,需要延期采收。主要是冷棚及连栋拱棚生产为主的地区,可以通过通风及减少覆盖等措施,进行适当降温; 对于瓜类蔬菜可以适当疏果,摘掉部分幼果、幼瓜,这样既能适当减少短期内的营养消耗;

 番茄、辣椒的果实在成熟后可暂不采摘,适当延期一周左右采收,茄子不宜超过5天;有条件的农户可采收后保存,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脱水,置于5℃左右的环境中,适当保存后销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区域间蔬菜生产主体的指导服务,特别要对全国蔬菜种植区内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规模化生产主体的支持力度。

做好春夏季蔬菜主产区的生产协调,与湖北省及周边疫情较严重地区的重要城市建立跨区域沟通协调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货源、协调调运、保障供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蔬菜产业的长远影响

长期来看,2020年上半年,蔬菜市场整体运行将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发生较大波动。因为蔬菜产业的特点,预计下半年若无重大气象灾害,将逐步恢复正常生产水平,符合常年规律,蔬菜生产将保持稳中有增、供应宽松的局面。

考虑近期疫情影响可能对蔬菜加工需求的抑制影响,对生鲜蔬菜需求增加,短期内市场价格会保持在高位

由于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进入夏季,预计蔬菜产量将大幅增加,部分受疫情影响的蔬菜产区的生产会逐步恢复,蔬菜市场价格肯定回落,综合考虑蔬菜播种面积增加、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预计2020年下半年蔬菜均价或同比小幅下降。

(1)消费认知的提升

伴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新型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比2003年非典疫情,对于普通民众心理的影响将更加的深远,特别是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消费人群的崛起,普通民众对于蔬菜产品的消费认知将会出现极大的转变。一方面是对绿色健康安全蔬菜产品的需求将更明确、更强烈; 

一方面对蔬菜产品的标准化产生更高的期望,由此而形成的,对于标准化且符合相关规范的蔬菜产品将会拥有更多的消费市场。

(2)消费市场的升级

新型肺炎疫情提醒人们食品卫生安全,蔬菜产品的发展前景是绿色、有机食品。全国九大城市群的周边将会注册成立更多的绿色蔬菜基地,其市场定位就是针对北京、上海、郑州等城市群的绿色食品消费。

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场地挂钩”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全面推进“蔬菜绿色生产行动计划”。抓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后市场资源重新配置的机遇,大力发展蔬菜的田间初级加工,拓宽蔬菜产品的销路,探索一条“绿色蔬菜直供社区”的新模式。

(3)销售渠道的畅通

新型肺炎疫情的爆发将会进一步改变优鲜蔬菜的交易方式。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比如买菜,之前我们还是习惯去菜场,但是这次之后,很多人将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

从场景体验角度来讲,未来的蔬菜采购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顾客会去线下超市或商店去看,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比如手机当场下单,由快递送到你家里。

接下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电话推销、社区门店连锁、冷链配送等现代物流方式将会推广,如盒马生鲜、京东7Fresh、叮咚买菜等,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4)蔬菜生产更智能

蔬菜生产具有短周期、不耐储存等特点,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期,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户外作业防疫的需要以及交通条件的变化,传统露地蔬菜种植方式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城市周边的设施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受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影响,未来蔬菜生产的新设备、新机械将会逐步推广,包括新型传感器的研发投产、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植保无人机、5G网络、北斗导航等,蔬菜生产将逐步进入数字化、智能化阶段。

(5)蔬菜商品化率提高

建设田头预冷、净菜加工等商品化处理设施,提高蔬菜商品质量、减少损耗。在外销量较大的产地和大中城市郊区,按菜地面积和商品化处理需求,配置相应的预冷设施、整理分级车间、冷藏库,以及清洗、分级、包装等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销售半径,增强市场调剂能力。

未来,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上市旺季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与保鲜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特别是出现蔬菜“卖难”时尽可能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

(6)供应模式多样化

统筹考虑城市人口、蔬菜基地规模、交通区位、物流走向,建设和改造大型销地批发市场和产地蔬菜批发市场,重点建设冷藏保鲜、加工配送、电子结算、信息与追溯平台、质量安全检测、交易厅棚和废弃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建成灵敏、安全、规范、高效的蔬菜物流和信息平台,保障蔬菜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增加城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等零售网点,重点建设城乡一体化标准菜市场,配套建设社区菜市场或相应的商业设施,规范发展蔬菜早市、晚市和周末农贸市场,为流动菜贩、直销菜农提供便利条件,方便居民购买。

(7)产业空间的优化

此次疫情对于露地蔬菜种植影响较大,对设施蔬菜的生产影响较小,疫情在城市传播,对城市治理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围绕城市居民生活供应,城市管理者和老百姓都意识到蔬菜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从蔬菜产业的空间发展来说,城市管理者会优先考虑在城市周边发展适度规模的蔬菜产业,来保障城市的基本需求; 从蔬菜产业结构来说,此次疫情再次突显了设施蔬菜生产,能快速、多茬、连续生产的特点,而且受外界影响小,蔬菜的设施生产与露地生产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8)蔬菜流通信息化

未来,蔬菜生产信息将与流通信息相结合,建成覆盖全国蔬菜主产区和主要批发市场的蔬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健全信息工作机制,加强采集点、信息通道、网络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收集发布蔬菜价格、供求等信息,在大中城市建立蔬菜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蔬菜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

文章授权转载及企业报道,请微信 nsjxms 农世界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公司+姓名+职位;如有具体作者来源信息,请在作者栏注明文章来源。授权后擅自修改文章内容,经查实后一律追究法律责任,并永久拒绝授权。凡来源于农世界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农世界网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农世界网(m.billygear.com)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参与讨论

所有评论

热门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