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农业100人|实用的物联网工具才是好产品,专访新标农业CEO廖剑津

农世界网     2019-07-09 来源:农世界网

新标农业创始人&CEO 廖剑津

位于大同灵丘县月亮湾千亩有机苹果产业园,今年的苹果种植每亩地的追肥量降低50%、每亩药剂用量降低20%-50%,农户投入成本大幅降低;

南县农创(小龙虾)产业聚集园区的“稻虾共养”项目,自2018年开始培育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项目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物资投入成本,且市场反馈良好。该园区负责人表示,园区合作农户的收入从以往的3000元/亩增加到10000元/亩;

全州洋田粮油有限公司拥有核心种植面积2000亩,是全州县的水稻种植大户,以往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巡查完上千亩农田,现在无需出门就可以实时监控农田状况,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以及作物720°全景实时图像等详细信息……

以上种植大户的基地场景和生产数据,都与广州新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标农业)紧密相关。

廖剑津,新标农业创始人&CEO,81年出生,2004年进入工业制造行业,开始他的创业历程。2017年,在广州创立新标农业,专注于智能农业。

“我是创业老队员了。”廖剑津笑着说。

廖剑津在产品研发部

  农业物联网是创造新型的劳动工具

廖剑津在2004年进入工业制造行业后,顺着当年的浪潮挣了不少钱。后来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需要不断投资购买新的生产设备,最后发现有了一堆固定资产后,创造的效益却归了生产设备的上游企业。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在逐渐消失,传统行业的经济效益逐年下滑,于是廖剑津就想到新的行业发展。

“这是客观原因。主观的原因是我现在的团队在此前就一直关注着农业领域,团队里面有本身就在做物联网软硬件的,且大多数都是有农村背景的人。当初聚在一起,大家确定了一致的目标和方向,就想做农业物联网。

“我认为目前阶段做农业物联网就是在创造新型的劳动工具。”廖剑津对农世界网记者表示。

新标农业环境监控设备“看测者”EM1系列

  搭建种植者和种植作物之间的联系

新标农业的硬件产品目前有两款主打系列产品,看测者EM1系列和G+N系列。

“看测者EM1系列,我把它定义为一个独立的气象基站,有全景的图像功能,可以对小区域环境的气象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对现场作业环境监控管理。这一个系列的气象和图像等数据是独立的。”

“G+N系列,可以采集包括土壤和水质在内的多种数据,这个系列可联接智能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

新标农业的软件有农场管理平台和专家咨询平台,它们与EM1系列、G+N系列共同构成新标农业“看测者”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企提供智能化管理服务。

开篇提到的苹果种植、稻虾共养、大田种植,就是在引入新标农业“看测者”农业数据大平台后,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廖剑津认为,在有物联网设备之前,农民是靠经验种植,经验也是一种传感,它的传感器是人的感观。比如农民会去看土壤是不是已经干了,或者会走过去捏一下土,然后凭经验确定是否需要给土地灌水。这个过程获取的数据是非标准的,且效率很低。

“所以我们用传感器去代替人的感官,采集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经系统分析后,结合人为的管理做针对性作业。”

“我认为我们的物联网设备也好,管理工具也好,其实是搭建种植者和种植作物之间的联系。”

新标农业“看测者”G+N系列

  是什么制约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物联网还处于起步后缓慢发展阶段,谈及制约国内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因素,廖剑津认为应从内因和外因来分析。

廖剑津表示,内部原因是农业数据的积累与转化比较慢。他认为一方面是种植企业不够重视农业生产的基本数据。因为企业没有实力去做数据的直接转化,而农业数据服务市场还不成熟。

“另一方面,也有重视数据的种植企业。以新标的客户为例,我们去到客户的基地,可以看到不管是做大棚还是大田种植,他们会在每一个田块里放一本记录本,让工人去记录日常的情况,最终给出整体反馈。”

“但在我们的产品和系统没有进入之前,他没办法远程去获取这些信息,只能通过人工记录的方法。这种方法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数据也不够准确,因为种植企业真正干活的是农民工,没有办法配合企业做精细化的管理。”

至于外部原因,廖剑津和农世界网记者聊到:当前农业物联网市场还不成熟,物联网产品没有办法得到广泛的应用,需求量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作为产品的供应商,就很难去降低生产成本。

过高的生产成本导致过高的使用成本,加上内部原因,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范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新标农业“看测者”农业大数据平台

  5G能给农业带来什么

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和5G基站的建设,5G如何赋能农业也引起业内的广泛讨论。

“你觉得5G能给农业带来什么?”

“5G在农业领域,目前能做到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具体一点就是在使用边缘化计算还是中心化计算上,5G可以使两者的资源匹配更加合理,因为5G加速了数据的传输效率。这对整个农业行业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5G没有办法一下子对农业带来很大的改变,它需要有一个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计算效率后,新的应用点还需要业内去探索。”

而廖剑津对国内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充满着信心。

市场走势会越来越好。国家有政策支持;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小农小户的种植方式也在逐步转变为企业化的运作,农企的占比越来越大;相对的我们的客户群体会越来越多,产生更大的需求;这些都推动着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这也是支撑我们团队继续在农业物联网行业深耕的原因。”

数字农业监控调度平台

  合作才能共赢

据廖剑津透露,新标农业的目标客户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企,有现代化管理和精耕细作的需求。目前新标农业拥有的客户平均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以经济作物为主,在广东、湖南、四川、陕西、山西都有一定的客户群体。

新标农业目前通过发展区域合作伙伴的方式拓展市场。“农业物联网的客户群体比较分散,市场范围非常广,寻求区域合作伙伴是一种比较好的拓展渠道的方式。”

廖剑津表示,新标农业的合作伙伴一开始是从代理做起,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后,新标农业通过技术入股或与对方共同建一个新的公司的方式,互相持股,共同拓展区域。对方负责商务推广,新标农业负责技术研究。

新标农场APP

  产品即服务

新标农业目前有团队成员30多人,大部分是研发人员,每年支出的研发费用占总支出的70%以上。

在农业物联网领域,廖剑津认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农业技术需求方和技术提供方之间资源不匹配的问题。

“我们去过很多的农企,他们需要农技服务。比如采集的数据怎么结合种植物,给农事作业提供依据;比如遇到了种植上的难题,应该去找谁。”

廖剑津说以往是农资商帮种植户解决问题。“种植户有问题会找农资商,农资商是用肥料、农药去解决问题。地方部门或者农企,则会寻求国际专家或农大专家教授的支持,但是以目前来讲,国内农业行业的人才比较少,没办法服务到更多的企业。”

针对此现状,新标农业开发了一个专家咨询平台,把农技提供者集中起来,通过互联网把服务连接到种植农企。

据廖剑津透露,新标农业已经在做区域范围内的尝试。 “我们和湖南农大建立了合作,他们给新标农业在湖南区域内的客户比如水稻种植的农户提供咨询服务。”

据了解,新标农业成立之初到2018年9月份之前,一直在做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研究。“我们前期主要以研发为主,业务拓展较少,到2018年9月份才正式开始向市场推广新标农业的产品,所以2018年的营业额未足千万。”

新标农业烟草种植合作基地

2017年1月,新标农业与华南农业大学、智利化学(SQM)、广东烟草专卖局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了“烟草种植信息化国际联合实验基地。”

2019年7月,素有“贡米”之称的五常大米种植基地五常市引入了新标农业的“看测者”EM1环境监控设备和农业大数据平台,可记录水稻生长的整个过程,形成大米溯源信息的同时帮助种植管理

……

据新标农业提供的数据显示,部署了“看测者”设备后的项目:养殖业减少用工35%,水电成本下降30%,减少死亡率5.5%,年出栏增加20%;种植类每亩增加15%,亩均增效可达1000元左右;水产养殖类死亡率明显降低,同时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综合经济效益增加20%...  ...

廖剑津和“看测者”EM1系列

廖剑津希望公司的服务与产品可以更上一个台阶,深度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

“能不能为农企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能不能跟农企产生一定的粘度,需要产品符合农企的实际生产需求。完善服务,完善软件体系,和用户产生越来越大的粘度,就是我们的目标。”

廖剑津表示,当前新标农业对融资有需求。

文章授权转载及企业报道,请微信 nsjxms 农世界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公司+姓名+职位;如有具体作者来源信息,请在作者栏注明文章来源。授权后擅自修改文章内容,经查实后一律追究法律责任,并永久拒绝授权。凡来源于农世界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农世界网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农世界网(m.billygear.com)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参与讨论

所有评论

热门文章

回到顶部